代表委员热议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又名抗菌素,是微生物(例如: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其主要用途是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长(抑菌作用)或将它们杀死(杀菌作用),在定义上是一较广的概念,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对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临床实务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细菌抗生素。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1]
用途
[编辑]
- 抗生素最主要用于医疗方面,可以用来杀死细菌。
- 对抗在人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等病原体,可治疗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 对于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
- 除了抗细菌性的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 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抗生素除用于医疗,还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 在畜牧业和农业中非治疗用途的抗生素,称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医疗用途
[编辑]抗生素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2]有时也用于治疗原虫感染(如甲硝唑对多种寄生虫病有效)。当怀疑感染导致疾病但未确定病原体时,会采用经验性疗法[3],即根据症状使用广谱抗生素,并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开始治疗(结果可能需要数天)。[2][3]
当病原微生物已知时,可启动确定性治疗,通常选用窄谱抗生素,选择时亦考虑成本。明确病原体至关重要,可降低治疗成本与毒性,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3]对于非复杂性急性阑尾炎,抗生素可替代手术治疗。[4]
抗生素可作为预防性医疗措施,通常限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HIV患者预防肺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癌症患者及手术患者。[2]其在手术中用于预防切口感染,在牙科抗生素预防中可防止菌血症及后续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亦用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癌症相关)患者的感染。[5][6]
当前科学证据不支持抗生素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且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中风发生率。[7]
给药途径
[编辑]抗生素有多种给药途径。通常采用口服,严重系统性感染时则通过静脉注射或注射给药。[3][8]感染部位易触及时,可采用局部给药:如结膜炎用眼药水,耳部感染或急性外耳炎用滴耳剂。局部用药也是痤疮和蜂窝织炎等皮肤病的治疗选项。[9]局部给药的优势包括:感染部位抗生素浓度高且持久;降低全身吸收和毒性风险;减少总用药量,从而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10]据报道,特定类型手术伤口局部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11]但局部给药需注意:可能存在全身吸收;剂量难以精确控制;可能引发局部超敏反应或接触性皮炎。[10]建议在危及生命的感染中尽早给药,许多急诊科为此常备抗生素。[12]
全球消耗量
[编辑]各国抗生素消耗量差异显著。世卫组织2018年发布的抗生素消耗监测报告分析了65国2015年数据(以每日每千人定义日剂量计)。蒙古消耗量最高(64.4),布隆迪最低(4.4)。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是最常使用的抗生素。[13]
副作用
[编辑]
抗生素在临床批准前均经过不良反应筛查,通常被认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然而,某些抗生素可能引发从轻微到严重的不同程度副作用,具体取决于抗生素种类、目标微生物及患者个体差异。[14][15]副作用可能反映抗生素的药理或毒理特性,也可能涉及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16]不良反应范围包括从发热、恶心到严重过敏反应(如光敏性皮炎和过敏性休克)。[17]
口服抗生素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这是由于肠道菌群组成被破坏导致致病菌(如艰难梭菌)过度生长所致。[18]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服用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此类腹泻。[19]抗生素也可能影响阴道菌群,导致外阴阴道区域念珠菌属酵母菌过度繁殖。[20]其他副作用可能源于药物相互作用,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联用可能造成肌腱损伤。[21]
某些抗生素可能损害线粒体——这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包括人类细胞)中源自细菌的细胞器。[22]线粒体损伤会引发细胞氧化应激,这被认为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副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23]此外,抗生素也被证实会影响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功能。[24]
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避孕药
[编辑]关于抗生素是否会增加口服避孕药失败风险的高质量对照研究较少。[25]多数研究表明抗生素不影响复合口服避孕药效果,[26]如临床研究显示抗生素导致避孕失败率极低(约1%)。[27]可能增加失败风险的情况包括:用药依从性差(漏服)、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炔雌醇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25]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失败风险更高,建议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及结束后一周使用后备避孕法。若患者存在特定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口服避孕药失效,则推荐采用后备避孕措施。[25]
对于可能影响避孕药效的抗生素(如广谱抗生素利福平),其机制可能是增强肝脏酶活性,加速药物活性成分分解。[26]另有假说认为抗生素改变肠道菌群导致雌激素在结肠吸收减少,但该观点尚未定论且存在争议。[28][29]临床医师建议在使用可能干扰口服避孕药的抗生素时,采取额外避孕措施。[26]未来需开展更多关于抗生素与避孕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在排除后备避孕需求前,仔细评估患者个体避孕失败风险因素。[25]
酒精
[编辑]酒精与特定抗生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及降低疗效。[30][31]虽然适量饮酒通常不影响多数常见抗生素,但某些特定抗生素与酒精同服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32]因此,副作用风险与疗效变化取决于抗生素种类。[33]
甲硝唑、替硝唑、头孢孟多、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及呋喃唑酮等抗生素会抑制乙醛脱氢酶对酒精的代谢,引发类似双硫仑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呕吐、恶心和呼吸困难。[32]此外,饮酒可能降低多西环素和琥乙红霉素的疗效。[34]酒精对抗生素活性的其他影响还包括改变肝脏代谢抗生素的酶活性。[35]
历史
[编辑]人类所认识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是由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偶然发现的。他从被霉菌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霉菌附近的细菌都无法生长,推测霉菌中可能有杀菌的物质。1929年,弗莱明将这个发现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但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39年,牛津大学的佛罗雷(Howard Florey)和钱恩(Ernst Chain)想开发能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才在联络弗莱明取得菌株后,成功提炼出青霉素。弗莱明、佛罗雷与钱恩因此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36][37]。
人类合成的第一种抗生素是磺胺,1932~1933年间德国病理与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发现其具有体内抗菌活性,他因此获得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与制造方法
[编辑]
抗生素的主要制造方法为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的方法制造。先采用适当的菌种,经辐射处理,选择最具潜力的变异菌株,将其从试管转移到烧瓶再到发酵槽,在温度与通风控制的环境中培育,然后从培养基中分离、纯化、析离成抗生素的结晶。经研判化学结构、药理实验与临床试验后,才告完成。
分类
[编辑]作为抗菌剂使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奎红霉素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天然:四环素、土霉素
- 半合成: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氯霉素(全合成抗生素):毒性反应严重,只用于滴眼液
- 其他类抗生素: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多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
- 多粘菌素类
- 人工合成抗菌药:在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候也把这两类抗菌剂并称为“抗生素”。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第一代:萘啶酸
- 第二代:吡哌酸
- 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加雷沙星
- 磺胺类药
- 甲氧苄啶(黄安增效剂)
-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次溴酸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厂牌名称 | 应用 | 副作用 |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
阿米卡星 | amikacin | Amikin |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 |
|
庆大霉素 | Gentamycin | Garamycin | ||
卡那霉素 | Kanamycin | Kantrex | ||
新霉素 | Neomycin | |||
奈替米星 | Netilmicin | Netromycin | ||
链霉素 | Streptomycin | |||
妥布霉素 | Tobramycin | Nebcin | ||
巴龙霉素 | Paromomycin | Humatin | ||
安莎霉素类 | ||||
格尔德霉素 | Geldanamycin | 用于抗肿瘤,处于实验阶段 | ||
除莠霉素 | Herbimycin | |||
碳头孢烯 | ||||
氯碳头孢 | Loracarbef | Lorabid | ||
碳青霉烯 | ||||
厄他培南 | Ertapenem | |||
亚胺培南 | Imipenem/Cilastatin | Primaxin | ||
美罗培南 | Meropenem | |||
第一代头孢菌素 | ||||
头孢羟氨苄 | Cefadroxil | Duricef | ||
头孢唑啉 | Cefazolin | Ancef | ||
头孢氨苄 | Cefalexin | Keflex | ||
头孢硫脒 | Cefathiamidine | |||
头孢拉定 | Cefradine | |||
头孢替唑钠 | Ceftezole Sodium | |||
头孢羟氨苄 | Cefadroxil | |||
第二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克洛 | Cefaclor | Ceclor |
| |
头孢孟多 | Cefamandole | Mandole | ||
头孢西丁 | Cefoxitin | Mefoxin | ||
头孢丙烯 | Cefprozil | Cefzil | ||
头孢呋辛酯 | Cefuroxime Axetil | Ceftin | ||
头孢美唑 | Cefmetazole | |||
头孢替安 | Cefotiam | |||
头孢尼西 | Cedonicid | |||
头孢孟多酯 | Cefamandole Nafate | |||
第三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克肟 | Cefixime |
| ||
头孢地尼 | Cefdinir | Omnicef | ||
头孢妥仑 | Cefditoren | |||
头孢哌酮 | Cefoperazone | Cefobid | ||
头孢唑肟 | Cefotaxime | Claforan | ||
头孢泊肟 | Cefpodoxime | |||
头孢他啶 | Ceftazidime | Fortum | ||
头孢布烯 | Ceftibuten | |||
头孢唑肟 | Ceftizoxime | |||
头孢曲松 | Ceftriaxone | Rocephin | ||
头孢噻肟钠 | Cefotaxime | |||
头孢地秦 | Cefodizime | |||
头孢甲肟 | Cefmenoxime | |||
头孢匹胺钠 | Cefpiramide Sodium | |||
头孢布宗 | Cefbuperazone Sodium | |||
头孢磺啶 | Cefsulodine Sodium | |||
头孢唑南钠 | Cefuzonam Sodium | |||
头孢替坦 | Cefotetan | |||
拉氧头孢 | Latamoxef | |||
氟氧头孢钠 | Flomoxef Sodium | |||
头孢米诺钠 | Cefminox Sodium | |||
头孢咪唑 | Cefpimizole | |||
头孢他美酯 | Cefetamet Pivoxil | |||
头孢泊肟酯 | Cefpodoxime Proxetil | |||
头孢托仑酯 | Cefditoren Pivoxil | |||
头孢特仑匹酯 | Cefteram Pivoxil | |||
第四代头孢菌素 | ||||
头孢吡肟 | Cefepime | Maxipime |
| |
头孢匹罗 | Cefpirome | Cefrom | ||
头孢克定 | Cefclidin | |||
头孢噻利 | Cefoselis | |||
糖肽类抗生素 | ||||
替考拉宁 | Teicoplanin | |||
万古霉素 | Vancomycin | Vancocin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
阿奇霉素 | Azithromycin | Zithromax、Sumamed、Zitrocin | 治疗链球菌感染、梅毒、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莱姆病 |
|
克拉霉素 | Clarithromycin | Biaxin | ||
地红霉素 | Dirithromycin | |||
红霉素 | Erythromycin | |||
罗红霉素 | Roxithromycin | |||
醋竹桃霉素 | Troleandomycin | |||
单内酰环类 | ||||
安曲南 | Aztreonam | |||
青霉素类 | ||||
阿莫西林 | Amoxicillin | Novamox | 广谱抗菌、链球菌感染、梅毒、莱姆病 |
|
安比西林 | Ampicillin | |||
阿洛西林 | Azlocillin | |||
羧苄西林 | Carbenicillin | |||
邻氯西林 | Cloxacillin | |||
双氯西林 | Dicloxacillin | |||
氟氯西林 | Flucloxacillin | |||
美洛西林 | Mezlocillin | |||
乙氧萘西林 | Nafcillinum | |||
青霉素(盘尼西林) | Penicillin | |||
哌拉西林 | Piperacillin | |||
替卡西林 | Ticarcillin | |||
多肽类抗生素 | ||||
杆菌肽 | Bacitracin | 眼、耳和膀胱感染(直接用于眼或肺部吸入,很少用于注射) |
| |
粘杆菌素 | Colistin | |||
多黏菌素B | polymyxinB |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
地美环素 | Demeclocycline | 梅毒、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膝立克次氏体感染、莱姆病 |
| |
强力霉素 | doxycycline | Vibramycin | ||
米诺环素 | Minocycline | Minocin | ||
土霉素 | Oxytetracycline | |||
四环素 | Tetracycline | Sumycin | ||
其他 | ||||
胂凡纳明 | Arsphenamine | Salvarsan | 螺旋体感染(已淘汰) | |
氯霉素 | Chloromycetin | 各种敏感菌(已基本不用) | ||
氯洁霉素(克林霉素) | Clinmycin | Cleocin | 革兰氏阳性菌 | |
乙胺丁醇 | Ethambutol | 结核杆菌 | ||
磷霉素 | Fosfomycin | 革兰阴性菌 | ||
夫西地酸 | Fusidic acid | 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皮肤感染) | ||
呋喃唑酮 | Furazolidone |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兽用) | ||
异烟肼 | Isoniazid | 结核杆菌 | ||
雷奈佐利 | Linezolid | Zyvox | 革兰氏阳性菌的严重感染 | |
甲硝唑 | Metronidazole | Flagyl | 各种厌氧菌感染 | |
莫匹罗星 | Mupirocin | 革兰氏阳性球菌(外用皮肤感染) | ||
呋喃妥因 | Nitrofurantoin | Macrodantin、Macrobid | 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 | |
平板霉素 | Platensimycin | 革兰氏阳性菌(实验中) | ||
吡嗪酰胺 | Pyrazinamide | 结核杆菌 | ||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 Syncercid | 革兰阳性菌 | |
利福平 | Rifampin | 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 | ||
大观霉素 | Spectinomycin | 淋病奈瑟菌所致尿道、宫颈和直肠感染 | ||
替利霉素 | Telithromycin | Ketek | 肺炎
|
喹诺酮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厂牌名称 | 应用 | 副作用 |
环丙沙星 | Ciprofloxacin | Ciproxin, Ciplox | 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腹泻、淋病 |
|
伊诺沙星 | Enoxacin | |||
加替沙星 | Gatifloxacin | Tequin | ||
左氧氟沙星 | Levofloxacin | Levaquin | ||
洛美沙星 | Lomefloxacin | |||
莫西沙星 | Moxifloxacin | Avelox | ||
诺氟沙星 | Norfloxacin | |||
氧氟沙星 | Ofloxacin | Ocuflox | ||
曲氟沙星 | Trovafloxacin | Trovan | ||
磺胺类 | ||||
磺胺米隆 | Mafenide | 尿路感染(磺胺醋酰和磺胺米隆除外)、磺胺米隆用于烧伤 |
| |
百浪多息 | Prontosil (archaic) | |||
磺胺醋酰 | Sulfacetamide | |||
磺胺甲二唑 | Sulfamethizole | |||
磺胺二甲异恶唑 | Sulfanilimide (archaic) | |||
柳氮磺吡啶 | Sulfasalazine | |||
磺胺异恶唑 | Sulfisoxazole | |||
甲氧苄定 | Trimethoprim | |||
复方增效磺胺 |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Co-trimoxazole) (TMP-SMX) | Bactrim |
作用机理
[编辑]抗生素等抗菌剂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但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具选择性,依其作用,可分为广效或是专一。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39]:
-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与细胞壁或细胞膜作用的两类抗生素,是以破坏菌体完整性的方式杀死细菌,故可称为杀菌剂(Bactericidal agent);另外两类抗生素则是靠抑制细菌大分子合成的方式,阻断其繁殖,故又可称之为抑菌剂(Bacteriostatic agent)[40]。
抗药性
[编辑]
分级
[编辑]种类 | |
---|---|
第一线 | 巨环类、头孢子菌类、胺基配糖体、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其他 |
第二线 | 青霉素类、胺基配糖体、头孢子菌类 |
第三线 | 头孢子菌类、恩菎类药、青霉素类、其他 |
第四线 | 头孢子菌类、β-丙酰胺抗生素类、四环素类-胺基乙酰、其他 |
参考文献
[编辑]- ^ Morgun A. Uncovering 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the host and microbiota using transkingdom gene networks. (PDF). Gut. 2015 [2025-08-06]. PMID 25614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8-06).
- ^ 2.0 2.1 2.2 抗生素简析(Antibiotics Simplified).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11: 15–17 [2025-08-06]. ISBN 978-1-4496-145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6).
- ^ 3.0 3.1 3.2 3.3 Leekha S, Terrell CL, Edson RS. 抗微生物治疗通则.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11-02, 86 (2): 156–167. PMC 3031442?
. PMID 21282489. doi:10.4065/mcp.2010.0639.
- ^ Rollins KE, Varadhan KK, Neal KR, Lobo DN. 抗生素与阑尾切除术治疗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更新荟萃分析.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6-10, 40 (10): 2305–2318. PMID 27199000. S2CID 4802473. doi:10.1007/s00268-016-3561-7.
- ^ Flowers CR, Seidenfeld J, Bow EJ 等. 恶性肿瘤成人患者的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门诊管理及抗菌预防: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3-02, 31 (6): 794–810. PMID 23319691. doi:10.1200/JCO.2012.45.8661.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Bow EJ. 癌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 Critical Care Clinics. 2013-07, 29 (3): 411–441. PMID 23830647. doi:10.1016/j.ccc.2013.03.002.
- ^ Sethi NJ, Safi S, Korang SK 等. 抗生素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 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 2021-02, 2 (5): CD003610. PMC 8094925?
. PMID 33704780. doi:10.1002/14651858.CD003610.pub4. 已忽略未知参数
|collaboration=
(帮助);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NHSB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Pangilinan R, Tice A, Tillotson G. 单纯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的局部抗生素治疗:文献综述.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2009-10, 7 (8): 957–965. PMID 19803705. S2CID 207217730. doi:10.1586/eri.09.74.
- ^ 10.0 10.1 Lipsky BA, Hoey C. 治疗慢性伤口的局部抗菌疗法.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11, 49 (10): 1541–1549. PMID 19842981. doi:10.1086/644732?
.
- ^ Heal CF, Banks JL, Lepper PD 等. 局部抗生素预防一期愈合伤口的手术部位感染. 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 2016-11, 2016 (11): CD011426. PMC 6465080?
. PMID 27819748. doi:10.1002/14651858.CD011426.pub2.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Hung KK, Lam RP, Lo RS 等. 急诊科脓毒症管理的横断面研究.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18-12, 24 (6): 571–578. PMID 30429360. doi:10.12809/hkmj177149?
.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世卫组织报告:英国抗生素消耗量为荷兰两倍. 世界卫生组织. 2025-08-06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6).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mid1599367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Slama TG, Amin A, Brunton SA 等. 临床医生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CARAT标准.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07, 118 (7A): 1S–6S. PMID 15993671. doi:10.1016/j.amjmed.2005.05.007?
. 已忽略未知参数
|collaboration=
(帮助);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ntibioticandantiprotozal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抗生素副作用. NHS Choices.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6).
-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MedlinePlus.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6).
- ^ Rodgers B, Kirley K, Mounsey A. 处方抗生素时需配合益生菌. 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2013-03, 62 (3): 148–150. PMC 3601687?
. PMID 23520586.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irotta and Garland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Lewis T, Cook J. 氟喹诺酮类与肌腱病:运动员指南及文献系统评价.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2014, 49 (3): 422–427. PMC 4080593?
. PMID 24762232. doi:10.4085/1062-6050-49.2.09.
- ^ Prezant TR, Agapian JV, Bohlman MC 等. 线粒体核糖体RNA突变与抗生素致聋及非综合征性耳聋相关. Nature Genetics. 1993-07, 4 (3): 289–294. PMID 7689389. doi:10.1038/ng0793-289. 温哥华格式错误 (帮助)
- ^ Marchant J. 当抗生素产生毒性时. Nature. 2018-03, 555 (7697): 431–433. Bibcode:2018Natur.555..431M. PMID 29565407. doi:10.1038/d41586-018-03267-5?
.
- ^ Wang X, Ryu D, Houtkooper RH, Auwerx J. 抗生素滥用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威胁及其对科研、健康与环境的影响. BioEssays. 2015-10, 37 (10): 1045–1053. PMC 4698130?
. PMID 26347282. doi:10.1002/bies.201500071.
- ^ 25.0 25.1 25.2 25.3 Anderson KC, Schwartz MD, Lieu SO. 抗生素与口服避孕药有效性. JAAPA(医师助理杂志). 2013-01, 26 (1): 11. PMID 23355994. doi:10.1097/01720610-201301000-00002.
- ^ 26.0 26.1 26.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Weaver1999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mid10384856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mid3155374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mid2256523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mj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ntibiotics-and-alcohol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2.0 3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NH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Moore AA, Whiteman EJ, Ward KT. 老年人同时使用酒精与药物的风险.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harmacotherapy. 2007-03, 5 (1): 64–74. PMC 4063202?
. PMID 17608249. doi:10.1016/j.amjopharm.2007.03.006.
- ^ Stockley IH. 斯托克利药物相互作用手册 第6版. 伦敦: Pharmaceutical Press. 2002.[页码请求]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ntibiotics FAQ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卢柏梁. 抗生素與抗藥性. 高医医讯 (高雄市: 高医医讯杂志社). 2025-08-06, 22 (11)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06).
- ^ 林天送. 抗生素的研究. 科学发展 (台北市: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25-08-06, (452): 72-75. ISSN 0250-1651.
- ^ 38.0 38.1 Berkow, Robert. The 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Home edition. New York: Pocket Books. Sep 1999. ISBN 0-671-02727-1.
- ^ 温学义. 抗生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吉林医学. 1982.
- ^ 蔡嘉寅. 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的使用. 科学月刊 (科学月刊杂志社). 1971-1, 2 (1): 19-23. ISSN 0250-331X.